欢迎来到北京旅游学会官网! 今天是:
李朋波——传统商业文化保护传承的创新路径
发表时间: 2025-05-07

导读:


天津,这座依河傍海的城市,自古便是南北商贸枢纽,见证了近代中国商业文明的崛起与繁荣。从老字号商铺的百年传承,到现代文旅的多元创新,天津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传统商业文化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天津正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创新的发展思路,探索传统商业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让津门商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本文将从天津的历史基因出发,探讨其如何通过老字号振兴、文化场馆建设、文旅品牌打造及科技赋能,续写传统商业文化的辉煌篇章。


一、老字号基因传承津门商脉底蕴

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商业中心,天津拥有众多承载百年商脉的老字号品牌,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杨柳青年画、达仁堂药店等。这些老字号不仅是天津商业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天津市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为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动能。天津市商务局出台《天津市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天津市老字号认定与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老字号认定标准及扶持措施,涵盖品牌保护、技艺传承、资金补贴等方面。从2009年至今,天津市商务局启动“老字号振兴工程”,共认定“天津老字号”企业187家,其中“中华老字号”72个,涵盖餐饮、工艺、医药、服饰等领域。例如,始创于1858年的“泥人张”彩塑,凭借其独特的非遗技艺入选,并获专项基金支持开发文创产品。为了促进老字号老品牌发展,天津市还出台《天津市振兴工业老字号老品牌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从改革、创新、文化、金融、服务、融媒等多方面赋能,促进老字号焕发新生机,将“品牌故事”转化为“品牌资产”。

微信图片_20250620120903.jpg

津门老字号

图片来源:团队实地调研



另一方面,天津将老字号融入特色商业街区与旅游景区,形成“以文带商、以商促旅”的良性循环。天津以古文化街、五大道、意式风情区等历史街区为核心,推动老字号集群发展。古文化街汇聚了杨柳青年画、崩豆张、果仁张等20余家老字号,其“前店后厂”模式使游客可现场观摩传统技艺制作过程。五大道则引入桂发祥麻花文化馆、起士林西餐厅博物馆等,将老字号与洋楼文化结合,形成中西合璧的商业体验。据相关数据统计,2024年古文化街接待游客超1350万人次,在这条长达600多米的古文化街上的三四十家非遗店面以及老字号,成为体验津门商业文化的“第一窗口”。

此外,天津鼓励老字号拥抱新业态,通过联名、数字化营销等方式触达年轻群体。海河乳品创新推出“煎饼果子味牛奶”,跨界营销引发社交媒体热议;老美华鞋店开发国潮布鞋系列,登陆电商平台后销量翻倍。此外,天津每年举办“老字号嘉年华”,联动线上线下,通过直播带货、非遗市集等形式,让老字号技艺破圈传播。


微信图片_20250620120906.jpg

“泥人张”

图片来源:团队实地调研

二、主题文化场馆展示商业历史底蕴

天津的商贸史与漕运文化、工业文明紧密交织。为系统展示这一多元脉络,天津通过专题展览、互动体验与集群发展,天津让商业遗产“可触可感”。

一是围绕细分领域,天津建成多个主题鲜明的商业文化场馆例如,位于三岔河口的漕运博物馆,通过AR技术还原明清漕船往来盛景;河北区的“天津金融博物馆”,展示近代银行、证券业发展史,成为金融从业者的“打卡地”。此外,天津博物馆的“运河文化长展”则串联起玉皇阁、钞关遗址等历史遗迹,通过游船观光与AR导览,重现运河商贸盛景。

微信图片_20250620120908.png

广东会馆沉浸式体验活动

图片来源:团队实地调研


二是注重沉浸式体验设计,让历史“活”了起来。杨柳青年画博物馆开设“非遗工坊”,游客可亲手制作年画,并扫码获取数字化收藏证书;天津民俗博物馆推出“穿越津门”剧本杀活动,参与者通过解密任务了解老字号背后的商战故事。此类创新形式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群体,2024年青少年参观占比逐渐提升。

三是天津将文化场馆与历史街区串联,形成“沉浸式文化走廊”。例如,天津记忆博物馆与周边洋楼商业联动,推出“近代商埠之旅”研学路线;河北区的“天津意式风情区”集合曹禺故居、梁启超纪念馆等10余处场馆,联动展示近代商业名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这种“场馆+街区”模式,既盘活了文化遗产,又提升了文旅体验的深度。


微信图片_20250620120911.png

棉3创意街区

图片来源:团队实地调研

三、文商旅深度融合,塑造城市文化IP


天津将传统商业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品牌,深挖河海文化、洋楼文化、曲艺文化等特色IP,通过主题线路、节庆活动与教育研学,推动商业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参与”,并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商旅品牌。

一方面天津梳理出“运河明珠”“万国建筑”“相声之乡”“工业摇篮”四大核心IP,并围绕其开发主题旅游线路。例如,“运河商贸之旅”串联杨柳青古镇、天后宫、直沽码头,重现漕运时代的商贾繁华;“洋楼风情之旅”以五大道、解放北路为重点,推出复古电车游览、民国主题下午茶等项目。在2021年,天津文旅局还联合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评定15名“津门新地标”,其中多处与商业文化相关,带动相关线路预订量增长。

另一方面天津推动商业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培育文化认同感。天津市通过多元形式促进传统商业文化的公共传播。例如,市少年宫“行走的课堂”组织学生实地探访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等老字号,以体验式教学加深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历史学者金彭育以南京路变迁为主题开展讲座,结合地方语言特色与历史叙事,生动呈现城市商业发展与文化记忆的关联。在学术支持层面,天津商业大学老字号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多方机构成立协同创新联盟,整合高校研究资源,围绕老字号商业模式转型、文化价值挖掘等课题展开合作。此类举措旨在通过产研学联动,为传统商业的当代传承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620120914.jpg

四、科技赋能文化,让商业故事“动”起来

在数字化浪潮下,天津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打破时空限制,以创新形式展现传统商业文化的魅力。

一是通过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例如,天津借助科技手段,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国公议局旧址设立了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潞河督运图》等描绘漕运盛景的古画被数字化复原,游客可通过手机或AR设备看到动态的漕运船只、码头工人劳作等场景,观看明清时期的历史场景;津沽旧事系列科技智慧游创新沉浸式实景解谜游戏的形式,采用“探索+解谜”的方式,依托真实历史事件,通过AR、VR数字互动体验,融入谍战、破译元素,把天津的部分景区(张园、张学良故居、利顺德博物馆等)串联起来,使游客穿越时空,重现历史场景。

二是通过数字化营销与传播,让老字号“破圈”生长。天津老字号品牌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方式触达年轻群体,如“泥人张”彩塑在抖音平台开设非遗技艺直播,吸引超百万观众在线观看;桂发祥十八街麻花联合网红主播开展“老字号国潮专场”直播,创新推出迷你麻花礼盒,吸引年轻消费者下单。

三是建设智慧文旅系统,提升游客体验。天津联通打造的“云尚蓟州”整合农家院、特产销售、民宿预订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专业化的旅游资讯、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和前沿化的科技感知;天津银行联合红桥区政府打造的“数游红桥”微信小程序,集历史文化体验、旅游探索、美食品鉴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一码在手,畅游红桥”。

微信图片_20250620120918.png

五、结语

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商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传统商业文化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城市精神的内核表达。通过对“老字号”品牌的活化传承、历史商业街区的有机更新、文商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以及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天津构建了以文化为驱动的城市发展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将百年商脉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更为其他地区保护和传承商业文化提供借鉴。

(本文作者为旅游科学学院李朋波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中的研究生霍丹奇、杨虹、丁一。本文系北二外中华文明阐释与国际传播平台“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保护传承与海外传播”研究团队项目、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趋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学会码.png

扫码加入北京旅游学会

编辑| 许琪

审核| 张慧英  王政红

北京旅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