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旅游学会官网! 今天是:
北京旅游学会会长邹统钎:第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旅游、发展”姊妹大学网络双年会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 2025-01-23

会议召开

第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旅游、发展”姊妹大学网络双年会于2024年11月25-29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会议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复旦大学旅游系、澳门旅游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以下简称“教席”)等机构单位承办。

会议以“世界遗产:如何作为旅游恢复与韧性的源泉”为主题,探讨世界遗产在旅游复兴中的核心作用及增强旅游目的地韧性的创新策略。来自全球近40家高校的90余位注册嘉宾参加了会议。

4.png

会议进程

会议于26日上午开幕,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学者与同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主旨演讲

三场主旨演讲精彩纷呈。巴黎第一大学教授Maria Gravari以法国的世界遗产为例,从大教堂讲到工厂,探讨了在变迁中的世界里遗产、旅游与韧性之间的关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邹统钎围绕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解析了在不同话语体系下的社会构建与批判性思考;中山大学教授张骁鸣则聚焦乌镇的文化旅游发展进程,强调通过迭代更新与创新来实现最佳韧性的理念。

微信图片_20250620145809.png

Maria Gravari教授作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250620145812.png

邹统钎教授作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250620145814.png

张骁鸣教授作主题演讲

平行会场

在平行会场中,与会嘉宾围绕“遗产与社区韧性” “遗产与身份” “不同背景下的遗产”及“遗产与数字化”四个议题深入探讨。这些讨论不仅展示了遗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且强调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价值和影响。


微信图片_20250620150254.png


  1. “遗产与社区韧性”论坛通过全球案例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文化与自然环境共生的重要性。与会嘉宾具体讨论了拉丁美洲的世界遗产地、羌族文化保护区的管理、越南谭花村的可持续旅游实践,以及马来西亚槟城火灾后的恢复案例,揭示了文化遗产、社区韧性和城市再开发之间的紧密联系。

  2. “遗产与身份认同”论坛聚焦于文化遗产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个人及集体身份构建的影响。与会嘉宾通过科英布拉犹太路线、佛教名山徒步旅行、西藏朝圣活动等案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历史遗迹促进文化认同,并分析了文学遗产和游牧文化的保护策略,突出了遗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演变。

  3. “遗产与身份认同”论坛聚焦于文化遗产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个人及集体身份构建的影响。与会嘉宾通过科英布拉犹太路线、佛教名山徒步旅行、西藏朝圣活动等案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历史遗迹促进文化认同,并分析了文学遗产和游牧文化的保护策略,突出了遗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演变。

  4. “遗产与数字化”论坛集中讨论了数字技术如何改变文化遗产的体验、保护和传播方式。研讨内容涵盖了北京法海寺壁画的数字化体验、居民情感认知对遗产价值解释的影响、数字技术结合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的方法、澳门圣保罗遗址虚拟展示提升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以及中国传统村落中游客灵感与虚拟旅行的角色,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重要作用。

会议进程

27日,以“全球化世界中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论坛通过研究汇报、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三个递进环节,系统性地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活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议题。

研究汇报

研究汇报环节,与会嘉宾基于具体案例,如红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西湖茶文化的旅游韧性等,揭示了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为后续讨论提供了实证基础。

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为众人提升了视角。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事处的文化遗产专家Montira Horayangura Unakul指出,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多元化经济策略实现,而不仅仅依赖于旅游。通过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和直接销售相关商品等非旅游途径,不仅可以在旅游受限时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还能促进文化传承与保护。四维时代董事长崔岩表示,通过人工智能和三维数字化技术结合线上启发与线下体验来优化行业用户体验,并强调科技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高效、稳定且高精度地将现实世界元素转移至线上以促进产品商业化和业务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620150502.png

Montira Horayangura Unakul博士作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250620150505.png

崔岩博士作主题演讲

圆桌论坛进一步深化讨论,强调通过社区共创、个性化与游戏化体验、实物与数字化展示手段的互补,以及重视遗产数据的积累和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并促进其数字化利用,同时内容制作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遗产数字化项目的商业成功至关重要。

微信图片_20250620150509.png

圆桌论坛

会议进程——28日

28日上午进入会议的尾声阶段,三场主旨演讲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集中探讨了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多元策略。图卢兹大学副教授Jocelyne Napoli深入探讨了多式联运体系与可持续航空旅行策略,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与解决方案;中山大学教授徐红罡分享了关于世界遗产地旅游监测与管理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探讨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教席主持人、复旦大学教授张朝枝通过详实的介绍,展示了开平市碉楼作为华侨文化象征的独特价值,强调了其在融合中西建筑风格、反映移民历史以及促进现代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三场演讲不仅提出了创新思维和科学管理在实现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还强调了文化传承与社会经济发展共赢的重要性。

微信图片_20250620150512.png

Jocelyne Napoli 副教授作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250620150515.png

徐红罡教授作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250620150517.png

张朝枝教授作主题演讲

活动菜单

茶歇期间,珠海非遗风筝展示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

微信图片_20250620150521.png

参会嘉宾体验非遗作品

微信图片_20250620150524.png

非遗传承人展示作品

闭幕式上,巴黎第一大学教授Maria Gravari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旅游、发展”姊妹大学网络作总结致辞,对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了高度的肯定。教席联席主持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高俊最后作总结发言,向与会嘉宾以及会议志愿者表达诚挚感谢,会议顺利闭幕。

来源: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学会码.png


编辑| 刘厚均

审核|张慧英 王政红

北京旅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