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旅游学会官网! 今天是:
2025年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规划中国旅游——科学难点、政策痛点与伦理焦点
发表时间: 2025-05-20

4月26日,以“创新驱动 跨界融合”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在江西南昌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旅游协会、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南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南昌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江西南昌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以“规划中国旅游:科学难点、政策痛点与伦理焦点”为题作主旨演讲。现刊发全文如下:

:3eb794e963ad163ca94759514229b804.jpg


在我国当前旅游发展的新时期以及“十五五”规划启动的关键阶段,前瞻性的旅游规划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旅游规划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涵盖内容复杂。本次分享聚焦于科学预测的难点、政策执行的痛点以及伦理层面的焦点这三个角度,探讨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规划中的科学难点:非线性与测不准

从旅游市场层面来看,判断游客是否前来、评估适宜来访数量以及居游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难以做到精准预测。而在区域旅游发展和城市目的地打造过程中,旅游预测又是当地政府与旅游行业从业者必须要去研究的问题。


(一)来不来?游客是否前来的预测困境


游客是否选择前往某个旅游目的地涉及旅游动机研究、旅游需求预测、心理学、混沌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等多个学科领域。人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不同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吸引游客的挑战,比如南昌提出“放心把假期交给南昌!”来吸引游客,然而游客选择南昌而非其他旅游城市的原因复杂多样,旅游动机、目的地特色等都是影响因素。刀郎演唱会举办地会因大量粉丝聚集而形成强大旅游消费力,包括网红城市效应也表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存在诸多难以预测的因素,且与多个部门相关,旅游部门难以完全满足服务需求。


497fcd580220f27d118e7176ee6c75de.png



(二)来多少?游客来访数量的考量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一个城市吸引的游客越多越好,但如今优秀的旅游城市应是让外地游客和当地居民都满意的旅游休闲城市,强调居游共享。最近我们正在研究旅游休闲城市的标准,旅游城市接待游客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当游客数量超过城市承载能力时,会出现吸引力下降、服务质量降低、居民抱怨增多等问题。因此,防止过度旅游,确定一个城市适宜接待的游客数量是一个科学问题,在技术和价值观层面都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三)遇见谁?旅游的主体间性


不同类型的游客具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例如退休且身体好、经济条件优的老年人,可能对自然类的山地旅游感兴趣,但现有山地景区的适老性设施不足,无法为老年人提供舒适旅行保障。而大学生等年轻群体热衷于特种兵式旅行与情绪消费,对于这类游客的需求也需要特别关注。旅游主体间性关注游客、居民、业者诸主体间的关系,居游共享时代,游客与本地居民的关系、旅游休闲度假与城市氛围的营造,以及如何做好组合间的关系等涉及主体间性的问题,在旅游规划中需要深入研究。



二、旅游规划中的政策痛点:政策取向不一致

政策取向不一致是当前旅游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央层面强调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但在实际执行中,各部门政策存在矛盾。



(一)消费政策的矛盾性


国家层面,提出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而一些地方却出台限制消费的政策,如规定办酒席的桌数。这种鼓励消费与限制消费政策共存的矛盾,不利于旅游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自然保护地政策的不合理性


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政策制定存在问题。一方面,中央要求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惠及民生;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规定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不得有人为活动,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不利于文化传统的传承,如秦岭曾作为南北交通要道,沉积了大量文化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如今完全禁止人类活动并不合理。自然保护地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各部门制定政策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实现动态平衡与多目标管理。


cb7618ed4e07bf640259a996f37026b1.png


5bad7a85e8b864cb6a7785777d034035.png



(三)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利用的困境



乡村旅游发展与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存在冲突。目前,我国人口形势发生变化,未来人口减少,18亿亩耕地红线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灵活调整值得思考。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部分,需要合理调配农地资源,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严重,可探索合理的利用方式,如允许市民购买宅基地建设庄园,同时通过合理的价格机制保障农民权益。但现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部分地方用当下政策要求过去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这并不合理。



三、旅游规划中的伦理焦点: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与文化传承


人工智能的超速发展,在创造就业的同时,也消灭了很大一部分就业,人类社会面临着如何在伦理层面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问题。



(一)创造就业还是消灭就业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大量就业机会被消灭,旅游业要坚守,必须想办法创造就业岗位。旅游行业作为提供休闲服务的行业,应充分发挥其创造就业的功能,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二)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传承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旅游行业并非单纯的经济部门,同时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部门。旅游是“社会稳定器”,是人类心灵疗愈“露天的医院”,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讲习所。在旅游规划中,应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bafc6998295fd38b50ef924a2dee94ac.png


旅游规划在“十五五”规划期间面临着诸多挑战,解决好科学预测、政策协调以及伦理层面的问题,对于推动旅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和从业者应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旅游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edcc29d3251ed722c3de1f77c0365548.png

扫码加入北京旅游学会

编辑| 许琪

审核| 张慧英  王政红

北京旅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