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华东师范大学休闲文旅产业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休闲:未来超级产业”研讨会举行。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标志着中国休闲文旅领域首个跨学科、高规格、应用型研究平台正式启动,将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休闲这一“超级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创新动力。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华东师大校友吴必虎教授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休闲社会与休闲城市: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与生活方式》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早上好,钱院长好,大领导都离开了会场,我们可以讲一点真话了。确实他们如果都在底下,要夹着讲,讲不透。当然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会改变的,但会讲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因为只有直面社会问题,我们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帮助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做一些科学的解释。华东师大成立休闲文旅产业研究院,如果钱院长早一点过来,我就不会离开华东师大,因为没有必要去北京,北京吃的不好吃,住的不好住,玩的也不好玩。上海才是真正的市民城市,包括刚才戴斌院长也讲了,很多旅游学研究,华东师大出了很多人才,这跟上海培养的氛围有很大联系。 钱院长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发展和休闲旅游发展有哪些变化。我和楼嘉军教授做了一些休闲旅游方面的分析,但人工智能真的一点不懂。虽然我最近在写“虎说八道”公众号的时候经常用豆包、ChatGPT、DeepSeek,也对DeepSeek作假、幻觉太多提了一点意见,我还是喜欢用人工智能,但确实不是很懂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今天只是根据我们这么多年来做旅游休闲研究的分析,有一些心得。 大家知道休闲和旅游是很不同的,我最近研究另外一个关键的概念“游历”,游历和旅游也是不同的,这几个概念放在一起谈未来社会在人工智能影响下会有哪些影响,特别是社会的负面影响。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为这个社会的治理、社会的安全、国家的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等有很多直面的预见性,所以我们现在研究人工智能,特别是我还提出一个“后人工智能时代”的概念,要先有预设和各种备案,才能让社会发展保持在一个稳定健康的水平。 我们把休闲或者旅游不仅仅作为产业,今天上海到南京这条线上各城市的文旅局长这么齐地到位,非常难得,说明什么?说明长三角在休闲发展方面,对于社会的响应方面都比较敏感。休闲确实已经不再是过去旅游从创外汇到区域发展的形式,整个国家大部分景区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门票收得比其他国家多得多,很贵。休闲不再仅仅是赚钱,而是维护社会稳定,让社会上的人少生病,这样一个稳定器和疗愈师的功能。另外,最近文旅部委托我做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的标准研究,已经研究了两三年,楼嘉军教授也参加了,在研究过程当中也对未来城市在休闲时代有哪些变化,做了一些价值系统重构和空间结构再组的考虑。就着这几点,跟大家分享。人工智能社会效应其中一个巨大的问题或者后果,就是就业的压缩和社会怎么响应。就业问题确实很难,因为我自己有学生拿到北大博士,是北大的优秀毕业生,最后找工作很难,北京没找到,跑到南开。有一段时间北京是比较傻的,人才不重要,人口减少是他们的目标。北大的博士毕业都找不到工作,我认为这是北京市管理人才方面的问题,当然现在他们后悔了,也在改。但这种问题不会出现在苏州对不对?朱局也知道,苏州是非常重视人才的。当然学界已经做过很多研究,人工智能出来以后破坏就业的速度要比人工智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快得多。作为政府来讲,书记也好、市长也好、区长也好,担心的不是老百姓不肯干活,也不用要求干部白+黑、5+2,现在要做的是逼着官员、逼着企业、逼着市民去度假,但大家不敢度假,一度假工作就没了,所以特别特别卷。 现在大学里面那么多教授,我预测再过十年,教授要砍掉一半。当然我希望学校行政体系的人不要那么多,因为全部是机器人给干掉了。未来找工作基本是非常非常大的难题,未来的人社局天天找文旅局长帮忙,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安排不了,找文旅局长。文旅局长说,没问题,我帮你解决多少万,去钓鱼,一人发一个鱼竿。这就是社会稳定的作用。安全事故有一个局在管,维稳有一个局在管,很多的局要跟文旅局长拍马屁,否则我不管你那个系统的问题。 第二,由于人工智能,最后只有少数公司的平台大量回扣利润,江苏老乡刘强东说了,某团怎么怎么样。不清楚底下有没有某团的人,我的学生在里边工作。但是利益极化一定是人工智能以后会出现的,少数人掌握发言权、掌握利润,大多数人没钱。 作为党和政府,可能要研究如何让那些极化的公司吐出来,否则会发生革命。大家知道少数人抢东西叫“贼、犯罪”,多数人抢少数人的东西叫“革命”,我们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好几次。人工智能造成两大后果,就业破坏和两极极化现象。 同时人工智能自己也要做好伦理的问题,因为现在人工智能不讲伦理,比如说它造假。很多符合人类价值的东西,机器不遵守。关于人工智能的伦理建设、社会焦虑,我自己本身不是社会学家,好在华东师大学科非常齐全,有各种学科做这方面的研究,我只是把这些问题提出来。 比如效率至上和公平均衡,因为人工智能是特别讲究效率的,基本上大家没活干了,这是第一个问题,整个人工智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在很多方面,我们只能看到两点,破坏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权力的极化,这个权力极化比过去靠人工搞集权还要猛。大家知道在中国和美国的高速公路开车,两边做比较,美国高速公路基本没有摄像头。上个月从我盐城老家开车到武夷山,经过江西、苏州,被沿途拍了好几次,12分快扣完了。为什么?没有任何缓冲。人在路很宽、很直、没有车的时候,适当超点速是人的缓冲空间。而且江苏浙江特别有钱,每隔5公里就有一个摄像头,钱多、技术先进是一个坏事,因为人类失去了缓冲的空间。我建议交通部门把高速公路上的摄像头拆掉五分之四,不需要那么多摄像头,这样交通效率会提高。因为人一直绷紧反而会出事,心理学家在这个地方研究一下。 后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研究一个东西,人工智能到底好还是坏?它对人是无缝的控制。大家都知道,小违章,最后摄像头把你旁边坐着的不是你老婆的女人也拍出来了,而且照片也寄到你家里来了,然后造成社会不稳定。这些不该交通部门管的事情,他也要管,或者无意当中管了,就是技术侵略了人的隐私空间或者人的缓冲空间。人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实际技术太猛了也有很大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的技术或者能力那么强,不全部搞摄像头?因为西方国家对个人隐私非常重视,任何摄像头拍了,大量的律师团就上来告交通部,不敢装那么多。但是中国每个部门权力无限大。我经常给很多部门提意见,不是没事干,因为教授们现在给某个部门提意见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反正我已经退休了,再提提也没关系,因为我的工作不重要了。人工智能时代和后人工智能时代,各种社会影响,效率、公平、对人类的过度控制,人实际上已经被机器控制了,完全没有缓冲空间,这是非常危险的境地。AI加速社会危机,文旅就有作用了。过去旅游是赚钱的,是一个产业,很多把它作为支柱产业培养。但我认为在接下来的20年或者10年以及更短的时间里,就有可能出现旅游或者休闲不仅仅是创造就业的问题,当然创造就业本身就是维持社会稳定,另外它可以治疗社会很多的问题。
最近出现一个非常不科学的论断,某部要求大学校长砍文科,华东师大文史哲是非常牛的,好多学科超过同济、复旦。但要求我们办理科,全中国所有大学都办理科、工科有意义吗?我们办理工科比得过交大和同济吗?我认为不需要完全跟着上面跑。昨天我还跟校长建议,上面有要求和指挥棒,我们表面上跟着他们跑,但一定要偷着保留一些种子,比如文史哲一定要好好办。为什么?人工智能时代以后,理工科是没有用的,因为不需要那么多工程师、那么多扳手、那么多钳工,全部被机器代替了。而人患得患失,一会儿要抑郁,一会儿要跳楼,一会儿要跳丽娃河,丽娃河没怎么跳人,但其他河会跳人。这个时候文科特别有用。在人工智能时代,文科比工科更重要,华东师大不要上某些部委的当把文科砍掉,工科建了半天也搞不过别人。
作为社会稳定器,文科是最好的社会稳定器。为什么?大家可以写诗、画画,可以欣赏音乐,各种文科解决社会稳定问题。文科是什么价值?就是塑造人的品位、生活质量,幸福感不是靠机器,而是靠文科的教育。文科千万不能砍。像复旦他们是傻的,不用跟他们学习。
中国很大的现象大家都知道:老龄化。但是大家没有提长龄化。什么意思?过去女士55岁退休,男士60岁退休,70岁就不见了,死掉了。但是现在由于科技进步、医疗进步,人工智能研发新药的速度加快,据说大家如果扛住这5年,未来活100岁是没问题的,所以这5年大家一定要小心。过了5年以后,人就会到100岁。长龄化导致社会更加不稳定。最近为什么强制社保?因为社保基金不够用了。原来想象的是他交了20年钱,10年就死了,另外10年的钱可以省下来给其他老人用,现在所有人都不死,政府就没有钱用,所以强制缴纳,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长龄化、老龄化,双龄化叠加,要靠旅游系,要靠休闲,研究让老年人怎么休闲非常重要。休闲就是让老年人自己出去旅游,通过文旅养老,通过适老化设施,比如外骨骼机器人,老年人爬山不用让人背上去,自己走上去,因为有这样一个机器人辅助。另外自然保护区不要什么都不让动,修得好看的索道、登山步梯都可以用。现在自然保护过头了,不是什么保护第一,保护利用是并行的,二者是不可偏废的。现代人和未来的人同样重要,你不能说当代人不重要、未来人才重要,野生动物比人重要,人都快跳楼了,要到自然保护区里看看、放纵一下,人重要还是动物重要?人肯定是第一位的。
你抑郁了吗?告诉你,你很有可能抑郁了,因为中国抑郁的人有9500万,就是轻和重的问题。抑郁了怎么办?到大海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就是疗愈。休闲最重要的作用是疗愈。去哪里疗愈?肯定在工业区不能疗愈。当然像我们普陀把工业遗产弄一弄也是可以疗愈的,但最好是去大自然里,也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现在在立国家公园法,一直在讲禁止人为活动,我认为他们是非常反动、不负责任的,因为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虽然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但在不影响不可逆的生态情况下可以让人看,因为人们需要通过自然保护地的核心保护区进行康复,这里是最好的康复景观。你统统围起来不让人进,而且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据说要到10%的国土面积,最美的地方不让人进,你留着干吗呢?
为什么一定要进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因为这是国家公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中央文件一再强调国家公园是全民所有。而且我理解的全民所有是活着的全民所有,不是过去死掉的和未来还没出生的人的所有。现代人不能全民所有,那这个全民所有是没有意义的。
昨天我在路上跟去机场接我的研究生分享的观点,不要相信科学家讲的话,因为全球大气变暖、冰川融化,国家发改委有一个司长在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上说不要让游客进三江源的冰川,因为游客呼吸暖气会把冰川融化,他都无知到这个程度。我的导师是许世远教授,他是研究天山冰川的,他告诉我冰川的变化是星际级的,也就是说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太阳辐射的周期都是上千年的,如果是小冰期人就可以从亚洲大陆徒步走到白令海峡,到南美洲去,这就是印第安人的来历。在温暖期的时候海洋上升,沿海被淹掉,不是靠几个人少放一点鞭炮、不搞秸秆焚烧就能改变大气环境的。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环保专家说一定要防止人工的地球变暖?因为他要忽悠国家的科研经费。科学家说的话真的不要相信,每个科学都只代表自己学科的利益。
自然生态学家说不能进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这是他们有利益的。你想,把那么大的国土面积围起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几个人和跟他关系好的人,只要他批准就可以进去。现在中国有大量野景区,也就是没有变成5A级的,不收门票的,市民年轻人特别喜欢进去,但是谁进去要抓起来,因为是违反《自然保护条例》。我认为这个《自然保护条例》是有问题的,因为所有的国土都是国民共有的,政府只要出一个牌子,进去以后掉山里了摔死了自己负责。根据《民法》,只要18岁以上就要为自己负责。
全世界自然保护地或者国家公园要以VERP为目标。VERP,VE是Visitor Experience,游客的体验;RP是Resource Protection,资源保护。这是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全世界成立最早的国家公园管理局提出的一个基本的管理目标。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文章,说“保护第一”是错的,很多文件里并没有说“保护第一”,习总书记到查干湖、武夷山都说两点,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习总书记在武夷山也说过,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改善民生三大目标是自然保护地的共同目标。“保护第一”,把其他的放在第二、第三是不对的,两个都重要,既保护又利用,而不是保护第一。如果保护第一,他们说了算,旅游的人不能进,近一亿的抑郁怎么释放?到自然保护区跟鸟、大象、猴子聊一聊、玩一玩就治愈了,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想讲的,为什么领导走了以后我才敢讲,领导在的时候我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他们不在,他们没有责任,我自己承担责任。
最后一个话题,城市本身。刚刚楼教授说了,城市是休闲最重要的基础,我们确实是这样认为的。整个人口70%、80%都到城市里了,城市好不好、休闲不休闲、city不city,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旅游城市或者城市建设标准,都是建筑学,同济、东南大学、清华、重建工等老八校主导。北大的城市规划专业到上海是没有户口的,因为他不承认地理学培养的城市规划。但是现在存量经济以后不是增量了,地理学培养的城市规划就有户口了,这是很搞笑的事情,但是很严肃,历史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在建设旅游休闲城市的时候,为什么旅游以外还加“休闲”两个字?就是要重新建构旅游的价值观,旅游的主要责任不仅仅是赚钱,还要维稳,还要让大家过得幸福。而且不是说游客是上帝,游客和本地居民都是上帝。本来服侍一个上帝就很难了,现在文旅局要服侍两个上帝,更难了。文旅局为什么很厉害?因为这是最难的事情,第一,他手里没有抓人的权利,也没有拨款的权利,什么权利都没有,但什么责任都要承担。这也是文旅局伟大的地方,它承担了社会责任,承担社会维稳。
要重视研究主体间性,旅游和休闲的相遇。我们现在做图书馆,不仅仅是收藏图书,而是提供情绪价值。阿那亚的孤独图书馆也好,海口的云洞图书馆也好,我做的游历图书馆也好,都不仅仅是为了收藏图书,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功能,但它更多的功能是提供情绪消费的空间。对于主体间性要进行研究,也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社区和访客的关系,防止过度旅游。像苏州扬州很多地方已经出现过度旅游,本地居民已经不太开心了。接下来文旅局可能要考虑本地居民高兴不高兴,同时考虑。 我们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传统城市功能分区,这里是住宅区,那里是商业区,虽然我们一点点在改变,商业区可以改成居住区,但手续特别麻烦,要补很多很多钱,很多老的工厂已经没有了,但就是不能改成居住区,搞一些文创也不行。中国的土地制度特别僵化,完全制约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这是很大的问题。譬如昨天从浦东机场下来,沿途全是高架,高架就是很窄的两条路,洛杉矶都是五六条路,为什么上海的路那么窄?因为修路没有地,因为上海也要有基本农田。我认为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整个上海根本不需要搞任何基本农田,因为它的粮食可以由全国其他地方供应,上海的交通快速干道两层高速,高架可以搞五六条,左边四条右边四条,城市效率才会提高。 基本农田要不要搞?当然要搞,我们的18亿亩耕地红线,是因为原来人口学家吓唬领导人说中国人特别能生人,一生生到18亿人,人均一亩口粮田。但大家知道,现在每年要死掉一千多万人,出生有的说800万,甚至更少,太少了就造假数据。实际上未来中国人口要由14亿变成13亿、10亿,我上次专门问华师大人口学家,他告诉我这个数据不能讲。当然,总的来说是大量下降的。接下来20年总人口会逐步降到10亿以下,所以我们上海这个地方没必要把土地搞得那么紧,当然土地是命根子,对于其他部委是权力,不可能放弃。 但是总的来说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原来的级差地租,比如外滩、黄浦江边上的地最贵,但未来全是社交空间、网络空间,全是情绪空间,根本不用到市区买东西,市区级差地租的现象会变得不重要,郊区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家都知道,在西方很多国家穷人都住在市区,富人是到郊区买别墅、买院子。北京就有一个笑话,一个人发展得好不好,不是看你北京市区有多少套房子,而是北京郊区有没有一个院子,但院子又不让你买,因为各种土地制度的规定。未来乡村绅士化,重新构筑乡愁,从空间生产理论来讲,一个空间到底生产什么,不是一定要生产水稻,浙江人生产竹笋也是可以的,上海人喜欢吃“腌笃鲜”,但有段时间要把竹子砍掉,一定要种水稻,这也是很愚蠢的做法,因为只要吃到嘴里都是粮食,为什么一定要种水稻才是粮食?湖州市市长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吴教授,没办法,我不砍竹子,他们就把我砍了。这就是政策的变化。 苛严的土地政策如何响应人工智能的到来?大多数人不用干活,大多数人就是玩,你不让人家进核心景区,你不让上海有很好的交通建设用地,还把地控制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村子里的房子不能卖给市民,这都是政策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反映。作为科学家,政治上拥护党的领导,科学上要给党提供正确的或客观的数据,供领导决策,我想这就是作为学者的责任。也只有是在上海这个地方,才有研究休闲社会未来的变化的敏感,我相信钱院长提出的引领全球休闲社会的产业也好,社会幸福指数也好,我们上海、长三角、华东师大义不容辞!


扫码加入北京旅游学会
编辑| 许琪
审核| 张慧英 王政红
北京旅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