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至24日,为扎实推进《北京市京西古道保护利用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受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北京旅游学会联合市文旅局共同组织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司法局及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分别赴往安徽省绩溪县与浙江省杭州市、新昌县等地开展京西古道保护利用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旨在借鉴外省古道保护与利用的先进经验,梳理线性文化遗产在保护范围划定、文旅融合路径、跨省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实践做法,为京西古道立法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调研组由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副主任王文光和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马文率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法制处处长李尊敬,副处长贺雪梅、资源开发处副处长龙晓玲,北京市司法局立法一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李立家等人参会。课题组则由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吕宁教授带队,成员包括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慧英以及北京济和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法律事务部主任高楠等人。
安徽省调研活动
在安徽省绩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徐长凤的陪同下,调研团队于10月21日下午对绩溪博物馆进行了系统考察。团队细致观摩了馆内徽州历史文化的陈列展示,了解了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史料整理与公众教育传播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系统了解了绩溪县的地理、历史、文化等信息,并就其与古道文化资源的联动潜力进行了现场交流。

随后,调研团队在绩溪县人民政府召开京西古道立法调研座谈会。会议由绩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徐长凤主持,与会人员包括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总工程师杨柳、资源开发处一级主任科员张文啸,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倪文凡,以及绩溪县方面包括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周战维、县财政局总会计师唐洪滨、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及办公室主任朱雅红、清凉峰管理站副站长唐云龙、龙川管委会党组成员陈晨、绩溪县徽杭古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李贤惠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围绕古道保护立法的核心议题展开讨论,系统听取了绩溪县文旅、林业、清凉峰保护区、龙川管委会及徽杭古道旅游开发公司关于古道保护利用工作的汇报,并围绕保护与开发矛盾、跨部门协作、资金保障与运营模式等核心问题,与安徽省、宣城市文旅部门负责人及北京调研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京西古道立法提供了重要的跨区域实践参考,为北京方面提供了重要思路。

10月22日上午,调研团队赴徽杭古道安徽段开展实地踏勘。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总工程师杨柳、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倪文凡陪同下,团队徒步考察了古道部分点位的本体保存状况、沿线设施建设与文旅开发现状,深入了解徽杭古道沿线历史故事以及安徽省宣城市在古道维护、徒步旅游产品设计及跨区域品牌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并就其与京西古道保护立法的可比性与借鉴意义进行了现场探讨。

图3 徽杭古道实地调研
浙江省调研活动
10月23日,调研团队转赴浙江省继续开展调研。当日上午,团队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召开京西古道立法调研座谈会。会议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如福主持,浙江省方面与会人员包括省林业局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陈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工作人员毕晨纲、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潘晓彬、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工作人员胡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工作人员舒展、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教育处一级主任科员卢长新、省文化和旅游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发展科科长陶冬青以及浙江省旅游职业学院教授傅林放;北京市调研团队全体成员参会。
座谈会聚焦省级立法经验与实践路径,浙江省相关部门系统介绍了《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作为全国首部古道保护地方立法的制度设计与实施成效,分享了古道分级保护、数字化平台建设、跨部门协同机制以及新修订的《浙江省旅游条例》在文旅融合、游客权益保障与业态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条款与实践案例,为京西古道立法工作提供了系统的制度借鉴与区域协作视角。

同日下午,调研团队赶赴新昌县,对霞客古道班竹—横板桥段开展实地调研。在新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钱王炜、新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敏慧、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王慧瑛、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潘春方陪同讲解下,团队徒步察看了该段古道的路面结构、沿途碑刻与自然景观融合情况,并深入了解了天姥山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现场专家特别梳理了自南朝诗人谢灵运开拓“谢公道”、至唐代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咏叹山水意境、再到明代徐霞客亲身考察并载入《浙游日记》的千年文脉传承。这段融汇了山水诗源、唐诗之路与科考探险精神的线性文化遗产,为京西古道在历史文脉挖掘、文旅深度融合与全域旅游构建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

10月24日上午,调研团队继续在天台县国清景区附近对霞客古道金地岭段进行补充调研,在熟知当地历史与风土人情的居民向导带领下,团队沿着蜿蜒的山路徒步前行,实地感受这条“唐诗之路”精华段的独特魅力。沿途,团队不仅重点考察了古道本体的保存状况,更在本地讲解中沉浸式体验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掩映在苍翠古木间的千年古刹,到石刻碑文中吟咏的山水诗意,团队成员重走古人曾徜徉其间的文化路径,深入理解了古道作为串联自然景观、宗教文化与文学瑰宝的核心价值,为京西古道如何活化利用类似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参照。

此次跨省调研通过系统性的实地踏勘、座谈交流与案例分析,全面梳理了安徽、浙江两省在古道保护地方立法、分级管理体系、数字化平台建设、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机制以及文旅融合创新路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宝贵实践。调研不仅深入了解了徽杭古道在保护与开发平衡、运营模式创新上的具体做法,也系统学习了浙江省作为全国古道保护立法先行区,在制度设计、实施保障及文化传承活化方面的成熟经验。这些成果为《北京市京西古道保护利用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多元的区域视角以及前瞻性的制度参照。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将进一步凝练调研成果,梳理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力求将外省的成功经验有机融入京西古道立法的条款设计与机制安排中,助力构建一套既符合首都实际、又具备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古道保护利用管理体系,切实推动京西古道文化的系统性保护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扫码加入北京旅游学会
编辑| 许琪
审核| 张慧英 王政红
北京旅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