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旅游学会官网! 今天是:
第三届中国酒店管理研究学术年会暨酒店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 2024-07-11

2024年7月5日至7日,第三届中国酒店管理研究学术年会暨酒店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本届年会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旅游学会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和科研处、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导刊》编辑部和中国旅游研究院饭店产业研究基地承办。本届会议以“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酒店管理研究与教育的变革创新”为主题,来自全国5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160多名酒店领域的老师、专家、学生以及从业人员参加此次会议。

微信图片_20250620164212.png

第三届中国酒店管理研究学术年会全体参会人员

会议开幕式环节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处长李洪波教授主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程维致开幕辞。程维副校长首先对于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达了最诚挚的欢迎和深切的感谢,她表示,在这个学术交流与产业发展交融的平台上,每一位嘉宾的到来都不仅仅是对会议的支持,更是对酒店管理领域未来发展的关注与贡献。她提到目前酒店行业出现颠覆性变革与创新,但酒店高等教育面临着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脱节、社会大众存在认知偏差等困境,本次年会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下的酒店管理研究与教育的新趋势、新路径以及新理念,并通过酒店管理专业院校联盟间的信息共享、抱团取暖,共同推动我国酒店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620164214.png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秘书长

谷慧敏教授致辞



之后是全国酒店管理专业院校联盟成立仪式环节。首先,主持人宣读了联盟成立的倡议书,对成立该联盟的意义、作用以及承担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宣读了首批入选该联盟的成员单位,包括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等37所院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吕宁教授为部分联盟单位的代表颁发证书。


微信图片_20250620164217.png

吕宁教授(右一)为联盟院校代表颁发证书



之后李洪波教授宣读优秀会议论文名单并主持颁奖仪式,共有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院校的8篇文章荣获了本次会议的优秀论文,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曾国军教授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朋波教授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微信图片_20250620164220.png

曾国军教授(左一)和李朋波教授(右一)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获奖证书


微信图片_20250620164222.png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李朋波教授主持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第一部分,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朋波教授主持。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润钢以“中国酒店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为题,强调目前中国酒店行业的三大特征是,一线城市商务市场持续低迷,个性化和承载理想生活方式新需求出现,传统星级饭店发展进入低谷期。他提出传统酒店需要勇于承认模式落伍、跳出自娱自乐的封闭圈、并以开放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姿态来迎接新的发展趋势。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长辛涛围绕“中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这一主题针对酒店人才培养困境提出素质培养的解决之道,即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应当瞄准知识、技能、习惯和意识四个环节,并详细介绍了素质培养的科学实现路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主编Fevzi Okumus教授以“国际酒店管理研究趋势与展望”为题,详细介绍了该期刊的基本情况,讨论了国际酒店管理学术研究的热点,并展望了酒店行业的未来发展。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润钢发表演讲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长辛涛发表演讲


微信图片_20250620164229.p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主编Fevzi Okumus教授发表演讲


微信图片_20250620164233.png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

李彬教授主持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第二部分,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彬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曾国军教授以“新型生活方式驱动的酒店管理”为主题,结合其团队的研究实例探讨了在地化思维、数字化、可持续发展意识等新型生活方式驱动下的酒店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亚朵集团执行副总裁、大住宿事业群联席总裁张迅先生以“亚朵的创新成长之道”为题,介绍了亚朵的创立理念、体验驱动的创新成长之道,并进一步从峰终触点、服务产品化和组织活力详细介绍了亚朵实现体验驱动的具体路径,并强调了组织文化与组织创新对亚朵创造体验的重要性。CESIM中国区副总经理尚晓霞以“AI赋能商科专业教育改革”为题,对新技术背景下AI在赋能商科,特别是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博锐尚格联合创始人冯复汉以“数字孪生技术在酒店建筑运维中应用”为题,通过对AI的创新性应用以及困境突破的介绍,详细探讨了建筑运行数字化变革实现的低成本、高效率,为酒店行业树立了智慧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7月6日下午,圆桌论坛环节共有3个论坛。

圆桌论坛一以“酒店教育突围: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为主题,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张超教授主持,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唐颖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文慧副教授、四川旅游学院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院长王斌教授、武汉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薛兵旺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酒店与烹饪学院院长曹素璋教授、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教务长徐隆洋老师分别就酒店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其中,唐颖教授认为当前酒店管理专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于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与行业管理体系之间的契合度不足,依托地缘优势加强院校内部专业间的融合性建设,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举措。王文慧副教授提出了更为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即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并巧妙利用院校资源优势,通过模块化教育模式实现因材施教,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行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王斌教授则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切入,指出深化校企合作,灵活结合学生兴趣与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教学流程,对于推动酒店管理教育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薛兵旺教授则强调了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他主张教育应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同时积极发挥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促进酒店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发展。曹素璋教授认为市场需求的缩减是影响酒店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建议通过引入企业参与教材编写等创新方式,紧跟行业新趋势、新业态,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就业竞争力。徐隆洋老师从教育目标的高度出发,阐述了酒店教育的深远意义,酒店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问题解决者、责任担当者及优雅生活者的摇篮,呼吁教育从业者应从专业建设入手,激发学生对酒店专业的热爱与追求,为行业输送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此次圆桌论坛汇聚了多位专家的智慧与洞见,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微信图片_20250620164245.png

圆桌论坛一


圆桌论坛二以“酒店管理研究:理论创新与学科贡献”为主题,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钟淑如副教授主持,对话嘉宾是暨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文吉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韵江教授、山东大学(威海)国际交流处处长孔海燕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贺小荣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李明龙教授、上海商学院特聘教授王松茂老师。文吉教授认为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刻的现象剖析能力是解锁酒店管理新知的钥匙,同时坚守个人研究主线,方能引领理论创新的航向。韵江教授呼吁研究者要打破传统理论、现象及空间维度的束缚,特别指出酒店业资源与技术异质性的独特价值,通过跨维度的探索实现研究成果的普适性贡献,为酒店管理学科注入新活力。孔海燕教授则聚焦于情境化研究的重要性,即酒店研究需要根植于实际情境,结合广阔视野与前沿知识,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深耕细作,方能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贺小荣教授从实践层面切入,主张研究应紧密对接具体酒店运营实际,确保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为酒店业界的转型升级提供精准指导。李明龙教授则着眼于酒店运营管理的特殊性,提出理论创新应深刻剖析其竞争态势与战略挑战,并强调长期持续的研究投入是产出实质性贡献的基石。王松茂老师认为旅游行业应积极借鉴其他领域的经典理论,通过跨界融合,促进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为酒店管理学科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此次研讨,为酒店管理学科的科学研究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指明了方向。

圆桌论坛二


圆桌论坛三以“AI新科技赋能:产业实践与教育变革”为主题,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慧英副教授主持,对话嘉宾是中链云酒店物联网平台董事长仇静坚女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兰俊棒副教授、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孙振杰教授、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陈秋萍副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城乡规划与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辛爽副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负责人张冠群副教授。仇静坚女士认为企业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数字人才的培养与保留,实现人机高效协作的关键在于构建紧密的人才链,确保人才不仅能够跟上技术步伐,还能在AI赋能的环境中持续成长,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兰俊棒教授认为未来的教育需紧密关联创造力、同理心及审美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具备人文关怀的复合型人才,教育方向应敏锐捕捉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确保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孙振杰教授认为AI技术的兴起为酒店管理专业招生注入了新活力,同时呼吁行业关注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过程,倡导教育向学术性与实践性并重发展,为毕业生铺设更宽广的就业道路。陈秋萍副教授呼吁加强数字化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数字技能基础,并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对酒店行业的由衷热爱与长期承诺。辛爽副教授从教育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强调系统性培养目标的重要性,数字化改革必须直面师资局限性问题,通过师资培训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避免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张冠群副教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行业信心不足问题,呼吁酒店管理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自信与耐心,同时强调教育应成为学生职业道路上的灯塔,引导他们在酒店行业中深耕细作,实现个人价值与行业发展的双赢。此次研讨,不仅为AI技术在产业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思路,也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酒店管理高素质人才指明了方向。

圆桌论坛二


圆桌论坛三以“AI新科技赋能:产业实践与教育变革”为主题,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慧英副教授主持,对话嘉宾是中链云酒店物联网平台董事长仇静坚女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兰俊棒副教授、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孙振杰教授、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陈秋萍副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城乡规划与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辛爽副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负责人张冠群副教授。仇静坚女士认为企业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数字人才的培养与保留,实现人机高效协作的关键在于构建紧密的人才链,确保人才不仅能够跟上技术步伐,还能在AI赋能的环境中持续成长,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兰俊棒教授认为未来的教育需紧密关联创造力、同理心及审美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具备人文关怀的复合型人才,教育方向应敏锐捕捉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确保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孙振杰教授认为AI技术的兴起为酒店管理专业招生注入了新活力,同时呼吁行业关注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过程,倡导教育向学术性与实践性并重发展,为毕业生铺设更宽广的就业道路。陈秋萍副教授呼吁加强数字化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数字技能基础,并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对酒店行业的由衷热爱与长期承诺。辛爽副教授从教育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强调系统性培养目标的重要性,数字化改革必须直面师资局限性问题,通过师资培训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避免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张冠群副教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行业信心不足问题,呼吁酒店管理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自信与耐心,同时强调教育应成为学生职业道路上的灯塔,引导他们在酒店行业中深耕细作,实现个人价值与行业发展的双赢。此次研讨,不仅为AI技术在产业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思路,也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酒店管理高素质人才指明了方向。


圆桌论坛二


圆桌论坛三以“AI新科技赋能:产业实践与教育变革”为主题,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慧英副教授主持,对话嘉宾是中链云酒店物联网平台董事长仇静坚女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兰俊棒副教授、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孙振杰教授、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陈秋萍副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城乡规划与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辛爽副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负责人张冠群副教授。仇静坚女士认为企业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数字人才的培养与保留,实现人机高效协作的关键在于构建紧密的人才链,确保人才不仅能够跟上技术步伐,还能在AI赋能的环境中持续成长,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兰俊棒教授认为未来的教育需紧密关联创造力、同理心及审美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具备人文关怀的复合型人才,教育方向应敏锐捕捉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确保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孙振杰教授认为AI技术的兴起为酒店管理专业招生注入了新活力,同时呼吁行业关注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过程,倡导教育向学术性与实践性并重发展,为毕业生铺设更宽广的就业道路。陈秋萍副教授呼吁加强数字化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数字技能基础,并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对酒店行业的由衷热爱与长期承诺。辛爽副教授从教育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强调系统性培养目标的重要性,数字化改革必须直面师资局限性问题,通过师资培训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避免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张冠群副教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行业信心不足问题,呼吁酒店管理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自信与耐心,同时强调教育应成为学生职业道路上的灯塔,引导他们在酒店行业中深耕细作,实现个人价值与行业发展的双赢。此次研讨,不仅为AI技术在产业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思路,也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酒店管理高素质人才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