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旅游学会官网! 今天是:
2024年7月31日北京旅游学会多名副会长及理事出席北京中轴线遗产旅游管理服务专题研讨会
发表时间: 2024-09-19

  2024年7月31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刊》编辑部联合主办,北京市文物局、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支持的北京中轴线遗产旅游管理服务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

    微信图片_20240919132834.png

图1 与会人员合影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提升遗产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发挥旅游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重要作用特别召开本次研讨会,围绕后申遗时代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管理与旅游创新发展展开。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教授主持。严教授指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大成果,对于提升北京的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促进首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刊》在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中轴线遗产旅游专题研讨会,彰显了文化旅游人的责任与担当,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希望本次研讨会集中大家的智慧,助力中轴线遗产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形成首都北京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新的生动实践。

微信图片_20240919132935.png

图2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教授主持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负责人张靖表示,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城市规划传统乃至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世界贡献了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案例,向国际社会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真实面貌,有力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进一步落实中轴线旅游管理服务规划编制和旅游配套服务工作,助力中轴线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利用,加快推进北京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真诚期待本次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发表真知灼见,为进一步推动北京中轴线遗产旅游高质量发展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微信图片_20240919133351.png

图3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负责人张靖

其后进入主旨演讲环节,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严旭阳教授担任主旨演讲环节主持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吴必虎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曾博伟教授依次发表主旨演讲。

吴必虎教授发表了题为《恋地主义原真性与中轴线文物建筑再利用》的演讲,首先概述了恋地主义原真性的文物保护基础理论,并指出北京中轴线是一个连续的空间结构,从古至今历代的文化沉积,形成了其固定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恋地主义原真性强调对“地点意义”的追求,认为特定地理位置和建筑空间所携带的场所基因,特定原址的地方精神价值,要远远大于文物建筑本身的价值。北京中轴线的保护重点是原址地方感以及空间结构的保护。当前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对地方感造成巨大冲击,中轴线文物建筑的再利用,需要适应现代消费需求,允许再地方化。一方面,允许新建建筑;另一方面,要加强中轴线上的普通文物建筑的再利用,建议利用文物腾退空间补充公共功能,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吴教授还指出,中轴线文物建筑遗产作为公共建筑,传递的价值和传承的方式一定要面向公众,需要更开放的政策。在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涉及多部门配合,建议在制度上简化相关手续,减少重叠和冲突,同时建议国资委对国营区属企业要将公益项目纳入考核。他指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定会迎来中轴线新的文化传承与呈现,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促进北京消费经济的增长,形成双赢局面。

微信图片_20240919133454.png

图4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吴必虎教授

张宝秀教授以《北京中轴线整体性保护利用与遗产管理》为题,阐释了北京中轴线的整体性价值,并强调了整体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性。她指出,北京中轴线是一条都城空间规划之轴、国家礼仪之轴、民族文化之轴,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整体空间格局和社会秩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见证,凝聚着北京历史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着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其蕴含的敬天法地、中正和谐、天地人和、内和外安的传统文化脉络一直在传承,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北京中轴线的申遗保护过程不仅关注了各个遗产点本身,更重视了整体性保护,包括建筑、历史道路和桥梁等元素。张教授深入讨论了北京中轴线的整体性保护与利用,提出继续加强北京中轴线整体保护,将整个中轴线博物馆化,建成活态的、生态的、虚实结合的“一主多辅”博物馆体系等建议。她特别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走读中轴线”研学活动和数字化展示,可以有效提升公众对中轴线价值的认识和参与度。此外,张教授提出了将申遗保护办公室转变为遗产管理办公室的建议,以实现更有效的保护条例和规划落实。最后,张宝秀教授总结了她的发言,她认为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中轴线不仅能够作为文化遗产得到保护,还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历史的尊重,更体现了大国对未来的负责。



微信图片_20240919133537.png

图5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教授

  向勇教授作了题为《社区参与型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策略》的报告,他首先表达了对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的赞赏,强调了这一过程是政府、学者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向教授指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抢救性保护,还包括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体现了原真性和传承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文化与经济、技术、市场和商业关系的认知经历了变化,从批判性概念到文化产业的积极推动,再到新时代文化与经济互融互促的理念。向教授认为,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科学、艺术和技术方面,更在于其认同性,这是连接过去与现在,地方与全球的关键。其次,向教授深入分析了文化遗产的价值转化,特别是认同性的重要性。他指出,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科学、艺术和技术层面,更核心的是其作为认同的媒介,连接着个体、地方、民族乃至全球社会。向教授提倡,通过整体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思维,创造体制机制和平台,促进公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这不仅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贡献。最后,向教授讨论了中轴线社区营造和文化重塑的策略。他以上海四平路1028弄的案例为例,展示了社区参与和创新手段在文化遗产活化中的作用。向教授认为,通过设计参与、社区动员和产品营造,可以增强中轴线的文化认同和共享性,进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他提出,中轴线的保护和活化应当超越单纯的物质保护,通过文化空间功能的营造,实现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连接,使之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与人文共生的活跃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919133616.png

图6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教授

  张凌云教授以《北京中轴线遗产旅游的开发与利用》为题,并分享了其对中轴线遗产及其旅游潜力的个人见解。他指出,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北京与意大利并列成为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中轴线不仅是空间概念,更蕴含时间与文化的深厚内涵,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不仅因其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更因其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接着,张教授深入分析了中轴线的历史演变,从元大都的建立到明清两代的发展,展现了中轴线作为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文明史的见证。他指出,尽管朝代更迭,但中轴线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和中华文明历久不衰的文化基因。此外,张教授还提到了中轴线上的除密集的世界遗产和5A级景区外,还有一批国家级的文化资源,如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以及众多名人的故居和纪念馆,这些都是北京中轴线独有的文化财富。最后,张教授提出了中轴线遗产旅游的解决方案。他强调了讲好北京中轴线故事的重要性,提出以编制“北京中轴线世遗旅游规划”、构建北京中轴线管理平台和管理机制为统领,设置多语种在线游客中心,设计主题深度游、Citywalk游线和统一的标识标牌、打造北京中轴线特色IP等能进一步发挥北京中轴线世界级旅游吸引物密集区优势的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方案。

微信图片_20240919133659.png

图7 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

  曾博伟教授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为题,概括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首先,曾教授指出中轴线申遗成功带来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它提升了文化遗产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却也给城市管理和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轴线作为一个开放、带状且高密度的文化遗产,其旅游和居民生活的混合特性使得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其次,曾教授深入探讨了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合理发展旅游功能。他建议需要重新界定旅游功能,创造性地在中轴线植入休闲元素,同时考虑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平衡高端业态与普惠型体验,确保旅游活动的有序进行。最后,曾教授提出了创新遗产活化的路径。他提倡以“丰”字型发展战略引领,实施分区旅游发展,协调遗产联动空间;并从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和游客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上调适遗产消费影响;推动服务标准和产品体系建设,加快会展业发展,延伸遗产产业链条;实现利益分配和多方文化融合的遗产价值红利共享,使中轴线成为政府、居民、游客共享和全世界保护利用的典范。

微信图片_20240919133739.png

图8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曾博伟教授

圆桌论坛环节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曾博伟教授主持,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负责人张靖、国研经济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黄斌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戴俊骋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吴承忠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孙业红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朱鹤副研究员6位嘉宾参与,围绕“中轴线遗产旅游创新发展”主题开展两轮对话。

第一轮对话,围绕“政府管理层面如何有效提升北京中轴线旅游体验的质量,完善旅游市场秩序”展开。

张靖处长首先指出中轴线申遗成功对北京乃至全国的积极影响,并强调了在旅游旺季期间应对游客量增加的挑战,提出了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完善设施等措施。他还提到了中轴线遗产区旅游产品的丰富化,包括体验游、数字化旅游等新形式,并强调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文化价值阐释的重要性。

黄斌研究员从城市更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轴线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中的特殊性和挑战,并提出了产权适度集中、业态多元准入、本地文化优先和创新创意驱动等策略,以促进文旅存量更新和城市更新。

戴俊骋教授则从入境旅游的角度,探讨了中轴线遗产与北京入境旅游发展的结合,提出了需求调研、故事讲述、产品打造、要素配套和代言寻找等5个方面的建议,以促进中轴线文旅发展与入境旅游的协同效应。

吴承忠教授讨论了中轴线保护和旅游利用中多元主体的协同问题,提出了扩展保护管理规划范围、转型发展战略、成立管理机构、申报国家文化公园和构建多元治理体制机制等建议。

孙业红教授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教育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教育内容的选择、传递方式和教育对象等问题,以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朱鹤副研究员从供需关系、主客关系和团散关系3个层面,探讨了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中的平衡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科技赋能等解决策略。

微信图片_20240919133828.png

图9 圆桌论坛现场

第二环节,在关于“如何满足游客需求同时确保安全和秩序”的讨论上,各位嘉宾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张靖处长强调在“四期”叠加时期,要做好长期配置完善和短期应急优化工作。黄斌研究员提倡使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调峰调流,优化游客体验。戴俊骋教授则提出了建立及时的舆情反馈系统,以应对突发事件,并从长远角度出发,处理好保护、发展和传承的问题。吴承忠教授建议,通过开发开放,打造中轴线游客引流点,并加大对新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以缓解旅游压力。孙业红教授强调,将遗产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的目标相结合,如,在先农坛等遗产点传达粮食节约和降碳等理念。朱鹤副研究员强调了资源均衡的重要性,建议通过调动财力、人力、物力和信息力,解决服务痛点、回归服务原点。

本次专题研讨会的顺利举行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与旅游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将以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为契机,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旅游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