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金燕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博士研究生


厉新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 教授

漆家进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博士研究生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随着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传统农耕生计方式日渐式微,而旅游产业(尤其是民宿业)与乡土社会的深度融合,正悄然重塑乡村的发展路径。它为乡村居民提供了一种新型“种地”形式的可能,即以绿水青山为田,以民宿服务为耕,由此实现经济增收与文化延续。这一转变,不仅拓展了乡村振兴的实践场景,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样本与创新视角。

图1 卡莎莎民宿项目(隐居乡里提供)
然而,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实践现象中提炼出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仍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索的学术挑战。回顾本研究的写作、投稿、修改直至发表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彼此衔接、层层推进,真切印证了“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的道理。
本研究最初源于团队负责人厉新建教授对“隐居乡里”民宿案例的长期关注与深刻洞察。2023年夏季,笔者加入研究团队后,厉教授建议以此民宿连锁品牌为切入点,开展系统性的案例研究并撰写出有价值的论文。尽管笔者此前曾在北京、湖北等地调研,亲眼看见民宿与乡村融合碰撞出的灿烂火花,切身感受到其间存在的张力与碰撞,但是仍面临将鲜活实践上升为理论体系的现实挑战。为此,笔者选择回到乡村研究与旅游发展的文献中,不断寻找可依托的理论根基。从新内生发展到可持续生计,从民宿发展到乡村振兴,笔者畅游也迷失在乡村研究领域的大海中。与此同时,笔者试图通过参加乡村旅游相关的学术论坛,在交流碰撞中捕捉灵感的火花。2023年12月,笔者线上参加了《旅游导刊》组织的“旅游研究转向与理论建构系列研讨会——乡村旅游理论建构5人谈”活动,南开大学徐虹教授提出的《人—地—业—治:乡村旅游研究的一个整合性理论框架》为本文初步构建理论框架埋下了伏笔。2024年春季,北京体育大学蒋依依教授关于《奥运杠杆作用:理念模型评述和整体分析框架构建》的论文分享,进一步为本次研究框架的构建提供了参照。
经过一轮轮的文献阅读和一次次的思维困顿之后,“乡村振兴的民宿力量”这一选题在空中的长期盘旋,终于迎来了它的降落时刻。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弥补了既有文献对民宿促进乡村振兴内在机制阐释的不足,凸显了杠杆原理在这一语境中的独特解释力,同时也致力于立足乡村运行实际,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学理支撑与模式参考。
二、研究问题与框架
尽管已有研究初步探讨了民宿振兴乡村的路径,但对民宿促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内在机制仍缺乏深入研究,而这是构建乡村民宿促进乡村振兴理念和实践必须破解的难题。
杠杆原理因其系统整合性、效率导向性和互动包容性,成为衡量乡村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益,解析“小民宿撬动大乡村”的理论工具。在此过程中,利用杠杆原理,以民宿产业为支点,系统地统筹政府、乡村、民宿运营商和社会组织等关键主体的资源投入,撬动农民参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等多重收益,可以助力乡村从低效益向高质量发展跃迁,促进民宿与乡村协调发展的动态平衡。

图2 民宿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杠杆作用机理
三、研究发现与结论
一是揭示了民宿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其中,合适的民宿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多元的投入方式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成熟的运营模式是乡村振兴的坚固杠杆,共生的合作理念是乡村振兴的稳定保障,可观的收益回报是乡村振兴的实际效果。整体上,民宿产业发展可以与整个乡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产生碰撞,使这些乡村振兴的要素得以优化,其成效表现为“农民参与、土地活化、产业发展和治理提升”四位一体的协同升级,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图3 楼房沟民宿项目(隐居乡里提供)
二是明确了民宿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在民宿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发挥土地的增值作用,推动乡村有效发展;提升产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乡村活力发展;激发治理的调节作用,促进乡村协调发展。

三是总结了民宿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四方协同-四力支撑-四元发展”的模式。从四方协同角度看,政府、村集体、民宿运营商与社会组织不仅是民宿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主体。在四力支撑方面,民宿发展带动了乡村农民生计持续能力、土地资源转化能力、产业赋能能力与乡村治理能力的综合提升。在四元发展维度,民宿发展通过农民可持续生计资本提高、乡村资源资本化转换、产业赋能和多元协同治理,推动乡村的内生、有效、活力与协调发展,契合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

图5 民宿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模式
四、研究致谢与感悟
在本研究的形成与发表过程中,衷心感谢《旅游学刊》匿名审稿专家所提出的宝贵意见与严谨指导,每一次审思与修订都促使文章在逻辑严密性、视野广度和思考深度上不断精进。衷心感谢《旅游学刊》的编辑老师们,他们以专业素养与细致工作,为文章的完善与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衷心感谢所有在访谈与田野调查中慷慨分享经验、积极参与讨论的旅游从业者和乡村居民,正是他们真实而生动的叙述,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民宿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其带动机制中仍有大量案例与多维视角亟待深入挖掘与探讨。然而,乡村振兴在本质上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其成功推进依赖于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与多方资源的高效整合。因此,在充分重视民宿带动作用的同时,也应保持理论反思与实践开放的姿态,避免将其视为乡村振兴的唯一路径,而应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探寻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力量。
程金燕,宋昌耀,厉新建等. 乡村振兴的民宿力量:逻辑、机制与路径 [J]. 旅游学刊, 2025, 40(9): 52-68.

扫码加入北京旅游学会
编辑| 许琪
审核| 张慧英 王政红
北京旅游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