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旅游学会官网! 今天是:
胥波——旅游是激活文脉活化空间的“行走课堂”
发表时间: 2025-07-30

7月25日至27日,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十届硕博论坛在江苏省盐城市举行。北京旅游学会理事、中国旅游出版社副社长胥波应邀出席活动,并在年会开幕式和《中国文学景观志》编写工作座谈会上致辞交流。

在论及“文学、地理与旅游关系”时,胥波认为,三者构成了一种相生共荣的“文化生态圈”。文学,为山水风物注入灵魂,是旅游穿越时空的精神向导;地理,为故事传说提供舞台,是旅游赖以存续的空间载体。二者如同旅游的双翼,缺一不可。同时,旅游绝非被动的接受者,它以其独特的“在场性”体验,为文学创作提供鲜活素材,为地理价值赋予生动表达,是激活文脉、活化空间的“行走课堂”。透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古语,我们也可以洞悉三者的交融:万卷书蕴藏文学精华,万里路铺展地理画卷,而将这二者行为紧密相连、加以升华的,正是旅游。读书和行路,便构成了旅游行为,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

胥波谈到,当下,随着消费升维、技术迭代、生活嬗变,旅游消费正经历深刻重塑。个性化、品质化、场景化、情绪价值化成为新趋势。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边界日益模糊,趋向分散化、主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浮光掠影,而可能为一味地道美食打飞的往返,为一册心仪之书栖居酒店多日,为一场球爱上一座城……那么,在做减法的同时,旅游也在与相关业态做加法,旅游➕百业、百业➕旅游。“苏超”能火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体育赛事,而是文体旅商等融合联动的结果。在新图景下,旅游需要文学、地理的进一步加持。深度唤醒文学作品的永恒魅力,精准释放地理空间的叙事能量,使之成为驱动旅游创新的引擎,从而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新需求。

胥波介绍,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出版单位,中国旅游出版社成立50年来,始终坚持用专业能力和精品力作服务行业管理者、研究者、经营者和旅游者。其间,我们深耕旅游人文地理领域,致力于挖掘地域文脉、梳理历史肌理、呈现风土人情。在“行走文化”图书板块的立体构建中,我们精心培育了“芒鞋”“一人一城”“一村一品”“中国民宿生活美学”等品牌系列。其中,《大地雅歌》荣膺自然资源部“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珠峰鼓手》摘得第九届冰心散文奖。这些作品以专业深度和文化温度赢得了读者口碑,成为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的标杆。我社还依托“中国旅游书店”品牌,在全国多地旅游度假区、景区共建文旅新空间,打造“美好生活体验空间、美丽中国推广舞台”,深度激活在地文化,促进文旅消费升级;策划举办“品读中国”名家行、“书香中国”大讲堂等品牌活动,汇聚文旅专家、知名作家、媒体人深入各地采风创作,将“论文”真正写在广袤的文旅大地上,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胥波表示,中国旅游出版社正躬身入局,通过主责主业助力文学地理旅游。今年,正式立项《中国文学景观志》出版项目。这部志书,将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的弥足珍贵的文学景观遗产,首次进行系统梳理与权威呈现的鸿篇巨制。这些散落在大地上的“文学坐标”有近5000处,现存3000余处,是中华文脉的地理密码,是可以深入挖掘、活化利用的文化富矿。《中国文学景观志》的出版,不仅将填补学术空白,更将在深化文学阅读、赋能文旅融合、支持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灯塔作用。



25b2434a65ea7fec785b1544f705ca04.png

扫码加入北京旅游学会


编辑| 许琪

审核| 张慧英  王政红

北京旅游学会